內地客來港投保放緩 保險業務增長減速
業界須內穩外拓尋新出路

去年6月,獨立於政府的全新保險業監管機構──保險業監管局(下稱保監局)正式接替昔日為政府部門的保險業監理處。隨着這個被形容為「新規管世代」的新一頁正式展開,行業的發展將何去何從,又為廣大市民帶來哪些影響?全新一輯「保險業起風雲」系列將詳細探討。

保險業於過去一年繼續維持增長的勢頭。根據保監局3月份公布的《2017年香港保險業臨時統計數字》,香港保險業在2017年的毛保費總額為4,896億港元,較2016年上升了9.1%。然而,受到內地訪客來港投保的趨勢放緩拖累,2017年長期業務(不包括退休計劃業務)的新造保單保費較2016年下跌15.7%,乃2009年後首次。而今年首季向來地訪客發出的新造保單保費較2017年同期亦下跌37.1%至118億港元,佔個人業務的總新造保單保費的26.8%。

自願醫保勢掀市場關注

對於本港保險業會否因內地訪客市場萎縮而持續下滑,業界對此莫衷一是,惟觀察近期的市場變化,例如年金產品的需求、自願醫保的推出,加上一帶一路和大灣區等政策發展,凡此種種對業界來說均是機遇,能否掌握,還看業界是否能靈活面對轉變。

以近期廣受大眾關注的年金產品和自願醫保為例,隨着公共年金與自願醫保陸續推出市場,無疑有助提升市民對退休,以至醫療保障的意識。據政府估計,自願醫保預計於明年推出市場後,首3年將有150萬人參與,如果保險業界能夠把握時機,為市民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以至相關知識,除可進一步拓展有關領域的商機外,相信亦能深化業界的專業形象,鞏固行業的優勢。

一帶一路 帶動多元業務

本港以外,「一帶一路」倡議與大灣區發展亦對各行業,包括保險業帶來無限機遇。以直接保險服務為例,香港目前擁有160家保險公司,他們均具備先進的技術和豐富的經驗承保大型基建項目及巨災風險,可在「一帶一路」中承保內地企業的大型投資及基建項目。

至於再保險方面,本港近20間專業再保險公司中不乏國際知名的機構,他們擁有豐富的再保險技術和經驗,一直支援內地企業管理和轉移風險。另外,內地企業還可透過在香港設立專屬自保保險公司,集中處理公司的項目,以降低保險成本和提升風險管理能力。因此,保險業界在聚焦本港市場的同時,亦應加強與內地企業的聯繫和協作,鞏固多年來所扮演的橋樑角色,協助內地企業實現「走出去」的遠景。

InsuTech創造嶄新體驗

在積極開源的同時,改善營運效益亦有助提升業界的競爭力。就像在金融科技(FinTech)的帶動下,近年保險科技(InsuTech)的發展一日千里,其中內地保險公司如中國平安保險、眾安保險等更是內地保險科技的先驅。

有分析師估計,到了2025年,保險科技可能為亞洲保險行業每年節省約3,000億美元成本。而近年,香港除了開始湧現一批主攻保險科技的初創企業(start-up)外,部分傳統保險公司亦緊隨市場潮流,將保險科技融入原有業務,為客戶提供嶄新體驗。

人才培育 重中後勤發展

不過,機會乃為有準備的人而設,保險業界要實現可持續發展,提升競爭優勢,優化營運模式、加強人才培育乃重中之重。

為確保這批中介人能為客戶提供專業的意見,加強公眾對購買保險的信心,保監局將於明年中實施新的法定保險中介人發牌制度。而財經事務及庫務局亦於2016年至2019年推出了為期3年的「提升保險業人才培訓先導計劃」,助行業吸納新血並提升現職從業員的技能及專業水平。




資料來源:保監局、立法會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