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化產品方向正確 惟投保吸引力仍不足
自願醫保尚欠3大良藥

上期提到自願醫保的3項細節:標準化條款、收費透明度及擴大保障範圍料會增加市民使用私家醫院的意慾。惟市場擔心實際推出後很大機會成為公共年金翻版。有保險業與醫護界別人士建議,當局宜進一步優化計劃的監管、吸引力以至透明度,令計劃推出時更有賣點。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於今年初指出,目前本港約有200多萬人購買住院醫保產品,她估計當自願醫保推出後,最少有100萬人會轉到新計劃,並直言當中的最大誘因乃自願醫保除較現時同類產品有更多額外保障外,更有扣稅安排,對大部分市民而言具一定的吸引力。

擴大扣稅 增投保誘因

不過,扣稅優惠似乎稍嫌不足。根據《自願醫保計劃諮詢報告》的調查顯示,絕大多數受訪者(74.3%)非常同意或同意提供稅項寬減以鼓勵市民購買住院保險這項建議。而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本年度《財政預算案》提出,投購自願醫保人士每年可作稅務扣減的保費上限為每名受保人8,000港元。

惟有關優惠是否吸引?以年薪60萬及18萬的投保人為例,他們購買醫保前應邀稅款分別為6,1560和960港元,兩者若購買一份年費4,800港元的自願醫保,分別可獲816和96港元的扣稅優惠。「這免稅額確較想像中少。」香港保險業聯會傳訊及會務總經理劉佩玲直言難以指出合理免稅額的多寡,但相信政府已經過多番的考慮。

「由於目前的保費是以2016/17的保險價格計算,相信明年自願醫保正式推出時無論保費以至扣稅優惠均會有所調整。」劉佩玲指出,過去數年投購醫保的人數均錄得升幅,反映港人對醫保的重視有所改善,故她建議政府可考慮把稅務優惠擴展至已主動購買醫保的人士,吸引更多人投購醫保。

改善監管 設行政費上限

優惠以外,監管是否足夠亦影響計劃成效。根據食衞局2014年的諮詢文件,香港整體醫療保險市場平均非索償比率為29%,但個人醫療保險市場平均非索償比率則高達36%,即每投保100港元,便有36港元用於佣金、行政費及保險公司其他費用上。雖然政府將就計劃成立自願醫保計劃辦事處,但該辦事處只負責與自願醫保產品要求有關的投訴,而有關保費、行政費及佣金上的監管,則不包括在內,其他投訴則須交由保險業監管局處理。

食衞局回覆本報時指,在自由市場的前提下,政府不會規範自願醫保認可產品的保費及行政費水平。在續保上, 雖然計劃保證續保至100歲,但因保費水平不受監管,而食衞局只要求參與計劃的保險公司公布按年齡分級的保費表供有意投保市民參考,而非就保險公司的保費水平,例如設立行政費上限或佣金上限以進行規管。

保險業界同時對計劃的監管問題感到憂慮,劉佩玲指,業界並不怕監管,但前提是監管必須清晰。她舉例指:「現時食衞局只做發牌工作,對監管及處理紀律的工作是由哪個部門負責,業界感到相當困惑。」她建議日後可以藉統一監管機構,以釋除業界及市民疑慮。而政府亦可考慮增加投保者對計劃的認識,例如個人權益、投訴渠道與須申報資料等,以減少日後出現投訴的情況。

增透明度 拓網上平台

當然,增加透明度亦可助市民選擇合適產品,吸引他們參與。目前市面上的醫保產品種類繁多,各有不同的保障範疇及條款,在自願醫保計劃下,產品的定價及規管都交由市場自行運作,香港中文大學全球政治經濟社會科學碩士課程導師黃元山表示,要讓市場有效運作,醫保產品需要具備標準化、類比性、競爭、資訊透明等元素,而近年的金融科技是提高醫保產品資訊透明度的其中一種途徑。

「透過金融科技及網上平台,市場上的醫保產品資訊能放到網上平台,讓消費者易於比較。」就如網上的一些餐廳搜尋平台一般,市民能根據自己的偏好在平台上篩選合適的醫保產品,並作比較,找出最合適的醫保產品。   香港私家醫院聯會主席李繼堯指出,透過科技應用加強病歷互通亦有助增加公私營醫療系統的效率及靈活性。「政府推行的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為公私營醫護提供者提供資訊基建平台。在病人的同意下,醫護提供者可把病人的醫療紀錄存入系統中,讓其他醫護提供者互通病人的電子健康紀錄。」他樂見計劃能提升病人使用公私營醫療服務的彈性,讓病人使用私營醫療服務後,亦容易走回公營醫療系統安全網,增加病人使用私營醫療服務的誘因。


學者:小修小補難紓公院壓力 長遠須改善基層醫療

政府推出自願醫保的原因之一,乃期望市民能利用保險保障使用私營醫療服務,從而減輕公營醫療系統的壓力,但實際作用如何呢?黃元山形容自願醫保只是一塊膠布,屬小修小補,未算是解決這個系統性問題的關鍵,長遠而言政府須改善基層醫療服務,社會更要重新思考退休規劃,以早作準備。

公營醫療服務價錢相宜,服務質素高,黃元山指出,普遍市民遇上一次性疾病、急病或小病,會選擇私營醫療服務,然而,當遇上慢性病及大病時,由於私家醫院診金高昂,普遍市民都會選擇公營醫療服務。「即使中產市民購買了醫保,遇上慢性病及大病時普遍都不會到私家醫院就診,因為費用昂貴。他們會到私家醫院作檢查,然後到公營醫院診治。」

改善基層醫療 引入外來醫生

自願醫保只是解決問題需踏出的其中一步,在人口老化下,完善基層醫療服務更為重要。黃元山指出,政府完善基層醫療服務,可減低市民使用公營醫療服務的機會,從而減少病床佔用率。「當長者發燒或感冒時,不少安老院會直接把長者送入醫院,但其實這些發燒感冒可能並不嚴重,但基於法例及責任問題,他們都會選擇把長者送入醫院,而在醫院長期等候輾轉的過程中,反而可能讓長者病情惡化。」黃元山表示,完善基層醫療服務,便避免讓病情輕微的患者都擠到醫院裡,由基層醫療系統分擔公營醫院的壓力。

此外,黃元山亦建議政府可嘗試引入外來醫生,減輕公營醫院的壓力。「在香港,非本地培訓的醫生只佔1%,但在新西蘭則高達30至40%,英國亦達20%以上。我相信引入外來醫生,可改善公營醫院的工作環境,亦有利病人的診治。」

審視退休年齡 制訂合時政策

從宏觀的角度審視現況,黃元山認為社會更需要重新思考人口規劃及退休保障制度,以制訂更合時的政策。「例如人均預期壽命相比多年前已大幅延長了20至30年,現時每年亦持續增加,當退休年齡沒有隨預期壽命調整時,工作年期便與退休年期差不多,社會便需重新審視退休年齡。」

黃元山質疑社會並不多人可在65歲退休年齡時已能有足以支持自己20至30年退休生活的儲蓄,並寄語社會需要認真思考退休問題。




資料來源:立法會秘書處資料研究組、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