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歷與考核未能反映行業發展趨勢
政府牽頭 教育保險不只銷售

保險乃財務策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惟早前有調查顯示,基於信心不足,港人鮮會尋求專業人士制定合適的財策方案,為退休作準備。有政府及保險業人士認為,要增加市民對保險的信心,重塑保險業形象、外治內調、雙管齊下乃箇中關鍵;而加強推廣與教育、考取專業認證,以至提升入職學歷要求皆屬可行措施。

隨着市民對資產管理的需求日增,保險從業員的服務領域亦逐漸由傳統的保險業務,擴展至財務策劃,令業界被視為具發展前景的行業之一。然而,根據貝萊德2017年投資者取向調查顯示,本港就財策建議諮詢專業顧問的人數有下滑跡象,從2015年的41%下跌至2017年的37%。

市民首要了解行業結構

「保險是最被誤解的行業。」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秘書長(財經事務)暨督導委員會主席張國財直言,市民抗拒保險、對其缺乏信心,除源於部分業界的不良銷售外,更主要是對產品、行業的認識不足,對其專業性質缺乏深入理解,例如只知業界有前綫銷售人員,而未有留意業內尚有理賠、核保等中後勤職位。

為使市民對保險業有更全面認識,政府推出為期3年的「提升保險業人才培訓先導計劃」。張國財透露,該計劃的部分內容特別針對家長、中學生、大學生進行推廣,打破保險等同銷售的錯誤理解。此外,政府又推行進修實習計劃及大學生實習計劃,以種種措舉吸引年輕人入行,並鼓勵他們加入支持行業發展的中後勤部門,令保險業更趨專業,亦讓更多人了解保險不只銷售環節。

多名業界代表包括香港保險業聯會主席陳沛良、香港人壽保險經理協會(GAMA)會長梁偉倫,以及香港人壽保險從業員協會(LUA)會長黃綺年對於政府牽頭,大表支持。他們認同,要提升保險業的形象,政府的推動十分重要。梁偉倫說:「以往未有政府撥款,保險公司多各自宣傳,不會投放資源為整個行業提升形象。」

更新考核內容迎市民所需

加強市民認識保險業工種之餘,鞏固前綫從業員的專業水平同樣重要。「市場的保險產品較以往複雜,但等同業界考牌制度的『保險中介人資格考試』,其內容及評核準則已多年未見更新,如當中找不到逆按揭及年金等炙手可熱的退休產品;也未見納入與財務策劃相關的專業知識,遠跟不上業界的專業發展步伐。」香港財務策劃師學會行政總裁劉振輝強調,資格考試沒有這些知識,若從業員入行前後,又未有透過進修掌握上述專業範疇,實難以期望他們能助客戶深入分析各項新產品的特性,更遑論有能力制定廣及退休儲備的理財規劃方案。

不過,除依靠資格考試或從業員的自我增值,劉振輝強調保險公司亦應責無旁貸。「業界在提升產品質素的同時,亦應協助從業員掌握與市場接軌的最新專業知識,若有公司因擔心員工跳槽而拒絕加強培訓,無疑是過於短視,長遠只會繼續耗損市民對保險的信心,對自身與業界造成負面影響。」

業界須自發提升專業水平

專業知識以外,保險中介人的學歷水平亦會影響其專業性。據職業訓練局《2017年人力調查報告》 (保險業)顯示,受訪保險機構對屬下員工(各職級)的基本教育程度要求以高中(中四至中六)為主(約32%),要求大學學歷的只佔約8%;另針對保險中介人的基本教育程度要求亦以高中(中四至中六)為主(約35%)。

保險業監管局(保監局)將於明年開始全面規管保險中介人,業界代表普遍認同,以本科畢業為入行要求是大勢所趨。「面對愈趨複雜的保險產品以至要從事財務策劃,沒有大學教育基礎,日常工作肯定更為困難,要投身專業進修也不容易。」黃綺年坦言,在大學普及化下,不少新入職人士皆擁有大學學位,在專業上並無優勢,故必須持續進修,考取更多專業資格。不過,她提醒,業界在積極自我提升時,勿忘應有的道德操守,並時刻把客戶利益放於首位。

明年保監局將直接發牌及監管保險中介人。然而,即使再嚴密的監管也難以杜絕所有違規行為,因此,在政府的外治之餘,業界的內調也不能忽略。張國財亦指出,即使政府可下功夫,但難以完全協助業界解決問題,一定要靠業界自己解決,「特別是前綫從業員應以誠待客,藉實際行動建立正面形象。」



投訴逾半不成立 加強公眾教育改變主觀印象

「不少市民對保險看法很負面,如層壓式、有買無賠、騙錢、跑數等,時有所聞。」張國財表示,政府透過焦點小組研究保險業在大眾心目中的形象,收集到的意見負面為多,主因來自部分銷售人員急於求成,不盡不實,以及理賠時得不到賠償;並不時將索償失敗歸咎於保險公司,卻未有想到自己或不清楚保單的保障範圍,以致未獲賠償。

調查:逾5成人不看保單條款

民建聯去年進行一項名為「市民購買旅遊保險」的調查,結果顯示不足6成人事前會清楚了解保單條款,反映市民購買保險時容易掉以輕心,並沒有注意保險計劃的保障範圍。而根據保險投訴局於2017年已審結的411宗投訴個案中,高達愈半的投訴不成立,只有101位投訴人獲保險公司賠償。 個人保障 市民有責任了解

411宗糾紛中,近半涉及住院/醫療保險投訴,其次為旅遊保險。事實上,近年涉及癌症的保險索償亦惹起不少爭拗,而不少住院/醫療保險投訴涉及保單條款的詮釋、沒有披露事實、不保事項、賠償金額和違反保證條款或保單條件。

大部分保險公司會要求投保人申報過去5年病歷,如投保人無披露重要事實,或會影響保險公司是否承保及保單成效。而保險業界的「醫療需要」僅限於保單內解釋,或與病人預期有出入,投保人應細閱保單條款。

「保險是很複雜的合約,市民應好好理解。」張國財期望,在政府及業界協力推展下,可進一步加強公眾教育,讓市民對保險行業及相關產品具有正確認識。




資料來源:香港保險業聯會、勞工及福利局《2022年人力資源推算報告》